從古至今「勸人為善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,隨時都有神明盯著你、記錄你行為的善惡,目的就是要告誡世人「去惡行善」。若是自己受到冤屈就會自我安慰的說:「人在做,天在看。」用以安慰自己或受害者的心情。
東漢/楊震的「四知卻金」,「天知、神知、你知、我知」更是傳頌兩千多年,教人行事不違背「赤子之心」的故事。內容大概是「楊震官升東萊太守,在上任途中,昌邑縣令王密,深夜帶著十斤的黃金要送給楊震。楊震拒收;王密說:「夜深了,沒有人會知道!」楊震說:「上天知道,神明知道,我知道,你知道。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?」
佛教也有四知,「佛教四知」是指「天知、地知、旁人知、自知。」依據大明三藏法數卷十九記載:「人起善惡念之際,已有四者知悉,即天、地、旁人、自己。」
而民間流傳的「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」就是將「楊震四知」與「佛教四知」組合而來的。
其實,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、「人在做,天在看」、「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」都是勸人為善的言論,但是相信的人固然相信,不信的人依然不信。因此,仍有許多人違背良心行事。
近幾年坊間流傳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講的是人的行為!如果將這句話應用在人生的道路上,也還真的適用!怎麼說?
古時候的人沒有現代人的概念,因此古人才會有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、「人在做,天在看」、「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」等勸人為善的言論,就是希望世人能秉持自己的良知、善心行事。
可是「神明」真的那麼有空嗎?「天」也真的那麼閒嗎?當然不是,所以許多人才會昧著自己的良心胡言亂語、胡亂行事。(我個人甚至覺得連心裡想的都會有罪!)
這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是我、吳老師與「觀世音菩薩」對話時,我個人所得出來的答案。
起初是吳老師請「觀世音菩薩」帶她去地府參觀。
「觀世音菩薩」告訴吳老師說:「那裡不是我們應該去的地方!」
在我母親過世幾個月後,吳老師仍請「觀世音菩薩」帶她去地府參觀!
可能是吳老師向「觀世音菩薩」請求很多次,最後「觀世音菩薩」同意帶吳老師去「地界」看我祖母的靈魂(第一魂)與帶出我父母與岳父母在「地獄」受刑的靈魂(第一魂)出來讓吳老師探視。
當時我祖母過世已超過二十年,吳老師去「地界」找我祖母時,我祖母更是驚訝地問:「○○妳怎麼來了!!!」(我祖母還記得吳老師的名字,我祖母可能以為………。)
吳老師說:「我來看看妳。」
後來我父母與岳父母四個人是各自被兩位獄卒左右挾持出來的,吳老師告訴我說:「祂們看起來很累,應該是正在受刑罰。」。
吳老師又說:「爸爸說:『他被判刑20年。還剩6年』媽媽說:『他被判刑22年。』」這時我母親才剛過世不到半年,就能調出來面會。(所以民間說:「人過世未滿對年,無法調出來。」是假的。應該是說這個人「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地府調靈魂」。)
事後我就有疑問地請問「觀世音菩薩」:「我父母回地府的靈魂接受審判、懲罰。今天如果生前是植物人、或是生前全身已失去知覺的人,過世後,回地府的靈魂(第一魂)都沒有痛覺了!不就賺到了!」
「觀世音菩薩」告訴我:「不可能!地府的處罰不會讓你沒有知覺!就算在世為人時,身體完全沒有知覺,但是當靈魂(第一魂)回地府後,靈魂身上的知覺都會恢復,不但在陽世間的病痛,就是地府罪罰的疼痛,都會讓你有感覺的。」(當然,在人間的第二魂與第三魂是無法恢復知覺的。但生前的病痛仍在,除非做了正確且夠場次的「跑藥懺」法會。)
我又請問「觀世音菩薩」:「如果生前頭腦己經癡呆或喪失記憶的人,靈魂(第一魂)回到地府後,那就不是可以賴帳了嗎?」
「觀世音菩薩」告訴我:「也不可能!雖然生前已經喪失記憶或癡呆,但是靈魂回到地府後,頭腦就會清醒過來了。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,講過的話、做過的事,是非對錯都無法狡辯!」(這也是指第一魂。在人世間的第二、三魂仍然癡呆。)
這時候我就想到「電腦的硬碟」,原來人的頭腦就是「記憶硬碟」,所以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,就如同電腦的硬碟,做過、說過、策畫過,甚至想過!都會記錄在自己頭腦的硬碟裡。
這可能就是近代科學說「人的大腦」只被開發10%的誤解;應該說:「靈魂(第一魂)的大腦在每一世當人的時間裡是被限制使用權的,人只能用尚未儲存記憶的部分,其他已經記錄累世記憶的部分,在這一世當人的時間裡是無法開啟的!(這樣似乎可以解釋,為什麼極少數的人會有前世的記憶!)
因此,我們「人生在世」的大小事件、是非對錯,都會記錄在靈魂(第一魂)的大腦裡。當我們百年後,靈魂(第一魂)回到地界都會一一拿出來清算,沒有僥倖逃得過的。不論你生前是哪一國人,信的是哪一個宗教都一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