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三魂七魄」是一句中國古老的民俗成語,一般認為是起源於「道家謂人身有三魂七魄。」而且還幫這「三魂」定了名稱,即「胎光、奭靈、幽精」。
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「三魂七魄」中的「三魂」。您一定會認為,我忽視「七魄」?因為在我的網站裡或著作中,從來沒有看到過我說明「七魄」!
沒說明過「七魄」的原因,是因為「觀世音菩薩」告訴我:「人確實有『三魂七魄』,而『三魂』在人往生後,會分別脫離遺體,另『七魄』在人往生後就會逐漸散去。」既然「七魄」在人往生後就會散逸消失,那就不再是一個需要探討的事物。
另民俗或宮壇寺廟的「收驚」儀式,對於人身上的「魂魄」確實有「收攏作用」。但實際只有「攏」的作用,並無「收」的能力。所以「收驚」儀式的功效應該是「安魂定魄」,即「安三魂、定七魄」的作用。因為「人的三魂」如果真的失落一魂(一般是「第二魂」),「收驚」儀式是無法招回失落的這一魂。當然,「收驚」的功效也需要看幫客戶收驚的這一位「收驚者」的能力是否到位!
世界所有的「文明」與「宗教」,為什麼只有中國的「道家」與後來融合參用「道家」理論的「道教」會有「三魂七魄」的說法呢?其他的「文明」或「宗教」都只是提到人有「靈魂」,並沒有像中國「人有三魂七魄」的說法得以流傳數千年。
現代科學已經算是非常進步了,卻仍然無法證明各個宗教所說的「靈魂」確實是存在的。更遑論要證明人有「三魂七魄」;或證明人的「靈魂」是可以脫離身體的;或證明人的「靈魂」是可以重新投胎,重新開始一段新生命的旅程!
個人認為,這些對「靈魂」的疑問,在任何的時代裡都一樣存在!如果沒有真正看得到「靈界事物」的「天眼」及真正從天庭降臨的「正神靈」扶助,終究無法破解這些疑問!
個人深信「三魂七魄」的說法,在「中華文明」淵遠流長的歷史長河裡,得以流傳、保留、存在那麼久,一定是有許多看得到「魂魄」的人物,在因緣際會下看到「三魂七魄」,然後一代一代的接力傳承下來!絕對不是信口開河、胡言亂語編排出「三魂七魄」的說法。
就像「吳老師」一樣,在自己父親往生後,家人圍繞坐在父親遺體旁邊,才會在父親往生四小時後,看到父親的靈魂起身脫離遺體,坐在遺體旁的椅子上。在父親往生八小時後,看到父親的另一位靈魂起身脫離遺體,被法師招魂入座在「臨時的神主牌位」上。另遺體上還有一魂,祂附著在遺體上,跟隨遺體到殯儀館的冷凍庫冰存。當然這一魂也可以起身離開遺體,只是祂的任務就是固守遺體。
以上就是「吳老師」親眼看見自己父親往生後,靈魂脫離遺體的狀況與時間點,由我當場記錄下來。我們才敢確定「人有三魂」。
當然你也可以質疑「可能只有你岳父有三魂」!我們信仰「佛教」、「基督教」的人只有「一魂」?
這個問題我也請教過「觀世音菩薩」!
我請問「觀世音菩薩」:「道教」說人有「三魂七魄」,會不會只有信仰「道教」的人才有「三魂」,信仰「其他宗教」的人只有「一魂」?
「觀世音菩薩」告訴我:「不會。只要是人都一樣有『三魂』,不分人種,不分宗教!甚至動物,如果跟人一樣有『五臟六腑』的動物都一樣有『三魂』!」
為了讓讀者方便辨認「人往生後的三魂」,所以我不用道教為「三魂」定的名稱「胎光、奭靈、幽精」!而採用更容易記憶的方式,依「人的三魂」在人往生後離開遺體的先後順序,我分別稱之為「第一魂」、「第二魂」、「第三魂」,來辨別「人往生後的三魂」。因為我們不是做學術研究,無須強記「三魂」的名號,只要很自然地聽得懂我在說哪一魂,易於辨認即可。
西晉/葛洪撰的《抱朴子內篇》曰:「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寧,人得一以生。」因此,使後人誤認為「人的三魂」分別為「天魂歸天路,到達空間天路。地魂歸地府,到達地獄。人魂則徘徊於墓地與神主牌位之間。」
當然這樣的認定並不正確!因為「人的三魂」都屬於「濁靈」是「濁重的靈魂」!無法像「天界」各宗教的「正神靈」一樣,飛昇到「天界」上居住。而且「人的三魂」在「人界」與「地界」也都各別有自己的去處與任務。
因篇幅過長,請續點閱:
【常見問題】168.淺談「三魂七魄」中「三魂」的去處與任務!(下)
|